中心主旨
前瞻、創新、培力、博涯
本中心成立的宗旨在培育生技研發與產業人才,負責整合校內外資源,提供生技產業相關的轉譯研究媒合及教學平台,增進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生物科技知識與技能,期能提升國內生技研發的人才素質。過去十五年,我們已經建立旗艦般的BCT核心課程、三個專業學程與轉譯醫農專業與跨領域課程;我們籌設四個核心服務研究室,增加對全校師生的研究服務;我們成立產學研發實驗室,提供產學合作的新模式,最近四年,促成超過30個研究計畫;我們開拓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,擴展師生的國際視野,推動三個國際遠距教學課程,促成四個國際雙學位學程。在2012年,我們提出新的座右銘,希望能達成新的使命。
新座右銘,新的使命
- 前瞻 能前瞻設想方能提出好的未來願景
- 創新 具創新創意方能發揮優勢的競爭力
- 培力 培養優質人才以便發展生技的未來
- 博涯 塑造中心成為生技產業人才的碁石
中心成立
契機生物技術將繼電腦資訊產業,成為廿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科技。此一新興科技關係全體人類福祉,先進國家早已投入巨額人力、財力,致力於教育與研發工作。 政府也極力推動 發展 生物科技產業,期能提昇國家競爭力,升級本地產業,使台灣成為科技大國。
教育
在教育方面,政府於民國七十一年頒佈了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』,定『生物技術』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;其後行政院於八十四年通過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』,據此 教育部 於八十六年提出『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』,落實人才之培育。由於此項動力與緣起,乃加速本校對於分子生物、生物技術教學之整合,以及生物技術學程設立之殷切期望。
醞釀
本校教師中,有關分子生物及生物技術之師資超過一百九十人,研究生約一千人,大學部學生修讀分子生物及生物技術者極為普遍,其中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科目,每年修習的學生超過三百人;本校目前開授生物技術相關的課程也達兩百種。 然而這些科目大多獨自規劃,缺乏整體性及合作性,相互間的重疊性亦高,不僅學生在選課時無所適從,亦難循序由淺入深,接受具系統性的整體訓練。有鑑於此,本校部份教師早有整合生物技術相關課程之議,然由於行政資源及經費之缺乏而難以達成。 雖然如此,陳校長維昭仍於民國八十三年暑期,聘美國 北卡州立大學 石家興 教授為特別顧問,經訪問調查後提出發展台大生物技術計畫書。 次年暑假,借重該大學兩位教授 (Drs. W. Miller & D. Presutti) 之教學經驗,在本校試辦生物技術核心實驗課程 (BCC Workshop),民國八十五年暑期由莊榮輝、王愛玉、劉瑞芬及徐源泰四位教授接辦;執行成果極為優異,廣受好評,為本校生物技術教學之整合奠定良好基礎。
推動
民國八十六年二月,教育部推動『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』,本校乃決定順勢整合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之教學。
三月十七日由陳副校長正宏召集校總區生物技術相關教師,研商課程整合之相關事宜,會後陳校長即請陳副校長邀集相關人員成立推動小組,以規畫成立跨院學程,並研議成立校級生物技術中心之可行性。小組由陳正宏副校長親自擔任召集人,成員包含宋延齡、莊榮輝、黃世佑、鄭登貴、劉麗飛及蔡嘉寅等教授,並聘請宋賢一教授為顧問,積極規劃生物技術學程;同時為教育部之『生物技術教育改進計畫』預作準備。 之後,醫學校區表達成立全校生物技術中心的看法,陳副校長乃決定擴大推動小組之組成,加入醫學校區之王光昭、張明富、陳培哲及許翠瑛等四位教授。
推動小組前後經過二十一次大小會議,研商學程之設計精神,以及發展全校性生物技術中心之相關事宜,獲得高度共識。在此期間,決定了學程的四級分階,以及將來核心實驗課程的實行方式。
行政會議也於八十七年三月,通過設立『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籌備處』,由校長聘請蔡嘉寅教授為『籌備處』主任。為加速推動教學之策畫,並增進與產業界之互動,暫先成立兩個功能性組;由農化系莊榮輝教授負責教學組,園藝系徐源泰教授負責產學合作組。教務會議亦於八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之第一次會議通過『生物技術學程』,並決定於八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課,中心之場所也由農化系遷到生命科學館三樓,『生物技術學程』終於得以順利推展,並於九十五年九月遷至長興街現址。
中心蛻變
於九十一年開始,協助教育部推動第二階段「教育部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」,且積極參與四個教學資源中心:動物基因轉殖與疫苗發展、植物生物技術、醫藥基因生物技術、分子檢驗與生物資訊等教學資源中心。翌年九月,中心續由動科系鄭登貴教授接下主任,承先啟後擴大本校的生物技術教學研究工作,先後舉辦「脂肪細胞學研究技術研討會」、「生技、醫藥及中草藥專利科技人才培訓班」、「2003生技產業論壇」以及「動物生長生技研討會」等大型活動。
九十四年植微系林長平教授接手主任,繼往開來地著手研議通過實施「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」與「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學程」,與原本的「生物技術學程」為生技中心三大學程。其中的「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」更是列入執行教育部第三階段科技人才培育計畫之計畫執行重點,強調於培訓跨領域之人才。 翌年同步協助教育部擴大推動第三階段「生物及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」,包括「農業與海洋生物技術」、「基因體與蛋白質體醫學」、「醫衛分子檢驗」、「生技中草製藥」、「生醫奈米科技」、「幹細胞與組織工程」及「生物資訊與系統生物學」等七領域,中心除強化原有課程並舉辦學術研討會,如與生農學院合辦「東南亞國際農業生物技術人才培訓班」以真正落實尖端生技人才之培育。同年,中心遷址至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所移交的「生物科技館」並負責規劃,欲使之成為專供本校生物科技相關教學、研究與產學合作等活動之空間。
在九十七年接下主任重擔的動科系丁詩同教授後,讓中心別啟生面。先後兩年的時間,籌設了兩個實體核心服務實驗室:「基因型定核心服務實驗室」與「基因定序核心服務實驗室」,並在兩年內即有超過500萬的技術服務的收入;開設暑期課程超過六十餘門;籌措產學合作計畫,使第一年即有總額超過800萬研究計畫通過;主辦「第十屆AEARU國際分子生物與生技研討會」,開啟與筑波大學的合作;特聘國外講座教授:Johann Deisenhofer、Robert Huber、Poul Nissen、Tom Rapoport、So Iwata、Chikashi Toyoshima,其中包含了兩位諾貝爾得主,奠定往後中心國際交流的良好基石。
同年,中心主辦了「第六屆台大與京都大學分子生物與細胞生物學研討會」與「2010發育生物學研討會」。而接續的兩年時間中心成果豐碩:舉辦「高階生技人才培育經驗分享座談會」;聘請吳治宇博士為本中心第一個專案助理研究員;延聘兩位美國KGI Applied Life Sciences教授來台開設「生技創業學」;開辦國際暑期課程Summer Program for Biotechnology招收國際學生(圖);日本京都大學加入國際遠距教學課程;協助本校與筑波大學簽訂四個生技生醫相關的雙學位合作協定等,中心所推動的國際交流事務深獲校長肯定,由國際處編列預算補助。
組織與執掌
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最高指導單位是由本校副校長從產、官、學各界召集15位專家學者組成的諮議委員會。中心行政則由中心主任率五位組長,分掌教學、研究開發、技術服務、產學合作與資訊智財各項業務,各由本校生物技術相關教師兼任,此外中心合聘研究人員17位與助理研究學者1位,於各領域從事研究工作。 目前中心有5位專任約聘人員,分別由3位擔任核心實驗課程的專任助教、1位處理中心行政事務的中心秘書以及1位處理總務庶務之行政人員;另聘有教育部畜禽產業教學資源中心計畫專任助理1位與核心技術服務副技師2位。中心學程分別由生命科學、理、工、生農、醫、法及管理學院等共約50位教師開授,每學年另有兼任助教約45人次,協助實驗工作。